攒“年味儿”:隆德花灯“扎”出幸福年******
(新春走基层)攒“年味儿”:隆德花灯“扎”出幸福年
中新网宁夏隆德1月12日电 题:攒“年味儿”:隆德花灯“扎”出幸福年
中新网记者 于晶
花灯,代表着喜庆,象征着祥和。兔年临近,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花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苏红章制作了一盏名为“前‘兔’似锦”的花灯,表达了花灯制作人的美好新春祝愿。
12日,记者探访隆德县花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苏红章的纯手工花灯制作工作室,感受花灯中“扎”出的浓浓“年味儿”。
这盏“前‘兔’似锦”花灯为传统手拉花灯,小兔子通体白色,眼耳口鼻都可活动,舌头贴有“金币”,意味招财进宝;腹部写有“福”字,意为福气到来;内部则采用明火为发光源,寓意兴旺红火。
苏红章制作的花灯。 受访者供图隆德花灯是一门传统手艺,采用纯手工制作,历史悠久,起源于西汉,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是中国花灯艺术在西北地区的一支重要流派。在隆德,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上红红火火的花灯,表达美好期盼,祈愿幸福太平年。为了传承这门手艺,数十年间,苏红章设计花灯无数,近千张草图无一重复。
在苏红章看来,灯架是一盏花灯的灵魂。为了塑造最灵动的造型,在制作每一盏花灯之前,苏红章都要先画出草图,再根据草图,将苇料、竹料或高粱秆弯曲,用尺子精确量好距离,将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材料绑扎固定,形成花灯的骨架。
“古老的花灯在骨架处的连接部分一般是用黑、白麻纸搓成纸捻子加以固定,后来为使花灯更加结实,就采用绑丝固定了。”苏红章一边制作花灯一边讲解着传承中的变化。
而变化不仅在于花灯骨架从芦苇、竹竿等变成了铁丝和钢丝,过去用来照明的蜡烛和油灯也被各色各样的彩灯所取代,糊裱花灯所用的纸张或者布匹,现在多采用丝绸、刺绣、绢布等。
说话间,一盏福禄寿三星灯的灯架就制作好了。接下来,就是剪彩纸、糊彩纸,贴流苏等工序,花灯的每处设计、每个细节,苏红章都谙熟于心。在苏红章看来,花灯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他将福禄寿等元素融入花灯中,让人们在赏花灯的同时感受到来自传统花灯和手工艺人的美好祝福。
苏红章告诉记者,扎花灯不仅是传承手工艺,也是为了留住人们记忆中的隆德。他将隆德的传统文化与花灯技艺相融合,也将这座城市许多人共同的家乡记忆藏进了手中的一盏盏花灯。一本本的画册,是他的人生记忆,也是隆德的城市记忆。
据苏红章回忆,儿时,每逢佳节,隆德夜晚的街道总是热闹的,老老少少在街边列队而站,闹花灯、马社火、舞狮……花灯伴随着传统民俗流转出不同的色彩,这些都是隆德这座城对于花灯的记忆。
“原以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手艺会逐步淡出大众视线,没想到恰恰相反,如今还挺受市场欢迎的。”苏红章说,尽管时代在变化,工艺在进步,但传统手工艺呈现出的吉祥如意没有变,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没有变,节日的欢乐气氛没有变。(完)
这些树枝,刷新认知!****** 河南宋国故城遗址发现大面积千年桑、柏树枝 近400平方米的桑、柏树枝堆积层 近日在宋国故城遗址被发现 其保存状况较好 纹理结构清晰 这些树枝背后 藏着古代 令人惊叹的建筑智慧 研究发现 大面积桑、柏树枝为宋代遗存 主要用于城墙地基的加固保护 滑动长图了解一下吧! 记者从河南省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批生活用具 及少量冶铸遗存等 此外,在城墙解剖过程中还发现大量纴木洞、永定柱和榫卯槽等城墙修筑或补筑遗存 这些发现刷新了 人们对宋国故城遗址城墙修筑技术的认识 也为研究两周至唐宋时期城墙建筑技术 提供了新材料 宋国故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曾经居住的宋国都城遗址上层层叠压着宋国故城汉代梁园城隋唐睢阳城隋唐宋州城宋代应天府城明代归德城等古城 呈现出“新城叠旧城”的地下奇观 目前,相关发掘研究工作还在推进中 更多神奇的“古人智慧” 敬请期待! 策划:齐慧杰、林嵬 监制:胡国香、桂娟 记者:史林静、李安 制图:聂毅 文案:赵露露 编辑:王晶晶、唐颢宸 专家支持: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岳洪彬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