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落实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中新网1月11日电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11日表示,落实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为老年人配备必要的血氧仪和吸氧设备,做到养老机构内的黄色、红色标识重点老年人给予重点关注和老年人重症前期的“早识别”。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日就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在“乙类乙管”阶段,民政部门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养老机构“保健康、防重症”目标?
“‘保健康、防重症’是‘乙类乙管’阶段整个疫情防控的重心,养老机构也是这样的。”李邦华称,现在全国有4万多个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20多万人,这些老年人多数是高龄、失能和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一旦养老机构发生感染就容易形成聚集性感染,而且老年人感染后,重症风险比较高。民政部按照“乙类乙管”阶段“保健康、防重症”的总体部署,结合养老机构的特点,坚持“关口前移”,会同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着力预防和减少老年人重症的发生。
一是指导养老机构每天做好至少两次的健康监测和每周两次的核酸或抗原检测,如果养老机构自行联系核酸检测机构有困难,地方联防联控机制要给予协调,做到老年人的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症状能够“早发现”,以及养老机构阳性人员的“早发现”。
二是落实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为老年人配备必要的血氧仪和吸氧设备,做到养老机构内的黄色、红色标识重点老年人给予重点关注和老年人重症前期的“早识别”。
三是发挥养老机构内社医疗机构和定点协议的医疗机构的作用,储备相应的药物,通过远程或者上门巡诊诊疗服务,做到感染老年人诊疗的“早干预”。
四是健全养老机构感染者的转运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时候,养老机构如果提前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床位比较紧张时,要求民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协作,统筹辖区内的其他医疗资源,优先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安排接诊和病床,做到“早转诊”。
(新春走基层)福建莆田:板凳龙圈灯闹元宵 绵延十里蔚为壮观******图为游灯活动在“盘龙”仪式中拉开序幕。 吕明 摄图为板凳灯吸引小朋友。 吕明 摄图为游灯队伍。 吕明 摄图为等待游灯的队伍。 吕明 摄图为等待游灯的队伍。 吕明 摄图为游灯队伍。 吕明 摄图为龙头灯引领下队伍巡游全境。 吕明 摄图为游灯活动在“盘龙”仪式中拉开序幕。 吕明 摄图为游灯活动在“盘龙”仪式中拉开序幕。 吕明 摄
2月3日,农历正月十三,当晚,一场热闹的板凳龙圈灯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泉山社区精彩上演。当地民众肩扛板凳灯,组成祈福游灯队伍,板板相连,形成长龙,全长近十里。在龙头灯的引领下,巡游全境,远远望去绵延起伏,场面蔚为壮观。相传历史上,莆田倭患连连,榜头村民为了保卫家园,在板凳上装上多盏花灯,结队而游,造成浩大声势,以此吓退倭寇,后来演变成榜头元宵节特有习俗。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